呼伦贝尔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凝聚民心、维护团结。5月以来,在边境旗市区持续开展“十百千,绘就边万”工程系列活动,筑牢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绘就边疆建设的“锦绣画卷”。
一、创建强边模式+专项资金赋能,切实织密边境防控网络
“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助推边境防控提质增效。2024年创新提出“十百千万”工程,即选树十个示范边境派出所、打造百座蒙古包哨所、选建千名护边员、构筑万众一心守边疆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将“十百千万”工程作为亮点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创新推动“十百千万”工程和做好安边固边兴边工作作出批示,并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持续做好强边固防工作。呼伦贝尔市结合实际需求,为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等配发简易执勤篷车20辆,为十个示范边境派出所配发电动巡逻自行车20辆,为一百二十座蒙古包哨所配发望远镜、工具箱、手电简等巡边装备,设计并制作边防元素文创产品冰箱贴、团扇、体恤衫、宣传手册等政策法规宣传用品两万余件,力求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提升我市守边戍边管边控边能力,全面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二、政策法规宣传+医疗巡诊服务,营造和谐稳定边疆社会环境
政策法规入人心,知法守法促和谐。呼伦贝尔市紧紧围绕“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原则,联合三大运营商为进入边境地区人员推送边防宣传提示短信,提高外来人员和辖区居民边防意识,防止各类涉边案(事)件的发生,提升边境治理成效。同时在全市各边境旗市区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活动,联合涉边部门常态化开展各类宣传文化活动,切实增进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国防意识。巡诊到边关,健康有“医”靠。为守护广大边境守护者们的身心健康,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全面覆盖,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携带先进诊疗设备深入边境地区,开展为期两周的医疗巡诊到边关活动,为坚守在边境一线的驻地官兵、边境民警、护边员送上健康关怀,进一步提升护边员的健康水平,保障边防队伍的战斗力量。
三、理论培训+现地教学,不断提升护边员履职能力
强边固防,核心在人,关键在训。为全面提升护边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在各边境旗市区组织一系列针对性的课程培训,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管理条例》的解读,不断提升护边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并通过实际案例为护边员传授在工作中遇到突发情况时的自我保护技巧和科学应对策略,提高护边员履职尽职能力。同时培训秉持着“学思用结合,知信行统一”的原则,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边戍边典型人物事迹等教学,为认知与责任“双重加码”,让广大护边员同志从更深层面理解,护边工作不仅是日常巡逻,更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基础防线,巡边路上的每一次丈量,都是在守护各民族共有的家园。
四、“军警民+企”联管联控,激活边境治理新动能
军警民企聚合力,同心同向守边防。沿边企业既是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重要力量。发挥沿边企业成边优势,构建“军警民+企”联防联管防控体系。在新巴尔虎右旗边境管理大队呼伦边境派出所召开呼伦贝尔市“军警民十企”联防联管活动座谈会,听取了护边员代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代表以及派出所民警代表对生活和工作当中的急需解决问题和困难。同时与驻地部队官兵、边境派出所民警、护边员、企业内部治安保卫队伍在边境地区共同开展清边封控、联合巡逻、踏查边境线等行动。通过整合不同领域、不同职责的力量,协同开展各项工作,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为构筑边境繁荣发展、边民团结幸福、边防安全稳定的三千里亮丽边防线贡献着磅礴力量。
初审:牧其尔
复审:李志田
终审:云冰
编辑制作:内蒙古自治区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